子曰:「知者樂水,仁者樂山。知者動,仁者靜,知者樂,仁者壽。」


 

智者喜歡水,喜歡大自然的水,水可成為雲氣,也喜歡水在山上走的雲氣,因為智者動,心無所住,而水是流動的,孔子說:逝者如斯,不捨晝夜。心像水一樣,不要黏在某個地方,一件事一句話就給黏住了。水是黏不住的,是流暢的,尤其在大自然水中流動的水,時而涓涓細流,時而氣象磅薄,流暢無比,所以很快樂,川流不息,不會在乎一切事,不會這個看不開、那個放不下。讓生命像水般流暢自在,不停滯,無所住而生其心,世間人都住在所追求之事上,而且欲住又不得,痛苦的不得了。智者是看清生命的實相,不會執在那裡,生病憂愁恐懼緊張是人生都會的,但它們都會像水一般流過去,快樂就樂在這裡,自然流暢。

    仁者樂山,山如如不動而長養萬物,什麼都可以在它上面生長,草木飛禽、毒蛇猛獸,它雍容大肚、無所不包,是那麼的蒼翠穩重安定。當我們的心不易受干擾,沈靜器量很大,沒有排它性,如道德經所言:「百姓皆注其耳目,聖人皆孩之。」一般百姓專注在聽看中,然後就去追求想要之物,而聖人面對眾生,都當成自已的孩子般,孩子有乖與不乖,但他們全包容進來,再慢慢加以調教,親親仁民愛物,如大山般,外表蒼翠美好,內部藏污納垢,卻是默默無言。

    人為何不平靜﹖因為有是非取捨之心。山就不會,它不會看到有條大蛇來就跑開,或者伸一雙將牠撥開,山不會跑來跑去。仁的特質就是無論什麼人來,都可以安頓,都可以長養。仁者長壽,因其思慮不多,不浪費能量,事實上仁智是一體的,悲智雙運,真正愛山的人也會愛水,愛水的人也會愛山,山水揉合在一起才是彬彬,既仁且智才是聖人,既樂且壽。快樂之道「無所住」,長壽之道「能受」「以虛愛仁」,好山一般。

    人太計較了,無法接受他人的缺點是很難長壽的,氣都氣死了,容易受不了,但環境如此,受不了還是要受,因之就容易生病。「人」最容易讓人受不了,要學看破些,什麼都來沒關係,如山般,辦道也一樣,不要揀擇眾生,什麼人都進來,之後再慢慢調教,化小人為君子,山水精神都是我們要充分效法學習的 。

 

很久以前我就覺得的

我生於海 你是山

我愛往山上跑 你卻愛往水裡去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寫不完的童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